歷史學家這一行業,我認為是在從事找尋、發掘與重構的工作,這是一項美妙的行業,但也是一項困難的行業,要做的好,必須投入相當的工作, 擁有許多不同領域的知識,以及具有一項真實的智識力量:好奇、想像、組織能力、清晰的表達,與公正不偏頗的思想,並具有對不同類型的人的感受力。 -Marc Bloch

2013-12-22

國家是如何滅亡的──韓國的故事

01:01 Posted by Unknown , 23 comments

西元1909年10月26日早上9點,在中國東北哈爾濱車站的一起暗殺事件,震動了東亞世界。

遭到暗殺的一方,是日本近代史上的大人物伊藤博文。

日本第一部的憲法,就是由伊藤博文負責起草。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過後,伊藤博文也以明治維新後第一任首相的身分,代表出面簽署馬關條約。他引領著日本的現代轉型,被日本人視為偉大的政治人物。

事件發生當天,他正準備要與俄羅斯的財政部長會面。俄羅斯方面,特別派員到火車站迎接他。

伊藤博文在眾人的歡迎中步下火車。當他站在月台上時,突然「砰」的一聲,有人朝他開槍。兇手一共發射了七發子彈,其中三發擊中了他的胸部和腹部。其餘的流彈,則打中了與他同行的外交官。

伊藤博文大叫:「我中了三發,對手是誰?」

在場的憲兵立刻逮捕了兇手──一位名叫安重根的年輕男子。

但安重根完全不打算抵抗或逃跑,他只是高喊著:「韓國萬歲!」

安重根
安重根的暗殺行動,是一連串韓國人抵禦日本進逼的最高峰。

事情要從19世紀末開始說起。

早在1870年代,日本就時常出現出兵韓國的呼聲。不過,這種意見被國內不同的勢力所牽制著。當時還有許多人認為應該以內政為先,無需急著擴張版圖。

但在1876年,日本還是憑藉著武力和韓國簽下了一份「江華島條約」。

這是份標準的不平等條約。它讓韓國喪失了關稅自主權,又讓日本獲得了領事裁判權──從此日本人在韓國犯法,必須交由日本處理,韓國不得插手。除此之外,按照這份條約,韓國必須開放更多港口,並給予日本最惠國待遇。

不過這些都不是重點。真正重要的是,這份條約的一開始就明文規定:韓國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與日本擁有平等的權利。

這句話表面上講的是日本與韓國,實際上卻是指向中國。

在當時的國際關係中,韓國屬於中國的藩屬國,必須定期到北京朝貢,並接受冊封。韓國人雖然對打從一開始就看不起滿州人,認為清朝由野蠻民族所建立的,但他們唯一認可的世界中心仍是中國皇帝,而不是日本天皇。

日本不這麼想。他們要打破這個傳統的、以中國為中心的局勢。而第一步就是要讓韓國脫離中國。

伊藤博文
當時的韓國知識分子,已經意識到外在世界,特別是日本,正在發生劇烈的變化。他們知道韓國需要一場改革,問題只是,到底該怎麼做。

韓國國內的意見分歧。有人支持跟中國合作,有人認為應該向日本學習。有人主張面對外在勢力,態度需要強硬,有人則認為不該抱持鎖國心態,要積極對外開放。

抱持著不同想法的人,各自結成陣營,彼此攻訐,並且爭奪權力。人人都希望能把自己的那一套付諸實現。

就在韓國國內路線之爭越演越烈,日本正在逐漸實現富國強兵的理想。這個逐漸擴張的軍事勢力,終於在1894年,和中國之間產生了衝突──後來人們所稱的「甲午戰爭」。

這場戰爭,徹底改變了東亞各個國家的命運。

一向是東亞中心的中國,最後竟然在戰場上被日本扳倒。雙方簽訂了馬關條約,台灣割讓日本,成為日本近代史上第一個殖民地。除此之外,條約也再次重申:韓國是獨立自主的國家,從此不再是中國的藩屬國。

清朝在敗戰之後,雖然並未從此一厥不振,但仍顯得日暮西山。丟掉台灣,他已經無能為力。韓國要獨立自主,他當然也無法說不。

但脫離了清朝的韓國,並沒有因此就獲得了自由。相反地,他的自主權正在加速流失。

馬關條約
馬關條約簽訂後七個月,在一個半夜裡,韓國的王宮內突然起了一陣騷動。

有群人持刀闖進宮廷之內,他們看起來像日本的浪人,但是沒人能確定他們從何而來,又是為何而來。

他們到處抓人,用刀抵著人們的脖子,並且用韓國人無法理解的日語大聲嘶吼。整個王宮之內,充滿了呼叫聲和哭泣聲,陷入一片混亂。

情勢在天亮後才逐漸穩定下來,也是在這個時候,人們才知道這群暴徒闖入王宮的目的。

人們發現,他們暗殺了國王高宗心愛的妻子:閔妃。

閔妃的遺體被發現時,身上還穿著侍女的衣服,人們推測她原本打算混在人群之中,以躲避暴徒襲擊。不過,兇手把她,連同她的兩個侍女,一併給殺害了。

被暗殺前的閔妃,是朝廷中舉足輕重的人物。她雖然只是王妃,卻能左右韓國的重大政策。她經歷了許多政治鬥爭,最後獲得大權,成為國王高宗的支柱。

閔妃一度對日本抱持開放態度,但隨著日本的擴張野心越來越明顯,她對日本也開始提警戒。她轉而積極地和清朝聯繫,希望能藉清朝的力量,來牽制日本的。

在日本的眼中,她成為了勢力擴張的最大絆腳石。

但閔妃的暗殺事件是由日本人指使的嗎?有人認為,真正的主導者是閔妃在韓國國內的政敵。但當時國際間,都認為日本與此事一定脫不了關係。

日本的態度很曖昧。出面處理此事的日本代表三浦梧樓,抵達皇宮之後,沒有多做調查,就直接下令把閔妃遺體移到王宮內的庭院,放一把火燒了。同時還要求韓國剝奪閔妃的頭銜,將她貶為庶人。

但是面對國際壓力,日本政府還是起訴了四十八名嫌疑犯,作為回應。只不過,在一年之後,這四十八人最後以證據不足的理由,全部無罪釋放。

閔妃
少了閔妃的韓國朝廷,需要開始尋找新的求生之道。剛剛吞了敗仗的中國,自顧不暇,當然無法提供任何有力的協助。

韓國因此轉向了身邊的另一個大國:俄羅斯。在當時看來,俄羅斯似乎是整個東亞世界中,唯一還能牽制日本的勢力。從1896年起,韓國國王高宗甚至直接把宮廷搬到俄羅斯大使館內,以躲避日本勢力的干預。

當然,這不是長久之計。

於是一年後,高宗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在眾人的勸進下,他宣布把國家改為「大韓帝國」,自己則成為韓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在此之前,這是只有中國帝王才能擁有的頭銜。他意圖振作,並且希望將國家帶向真正的獨立自強,因此推行土地改革、貨幣改革,強化軍事實力,鼓吹愛國的思想。

高宗的舉動受到韓國國內的支持。有群知識分子組成了「獨立協會」,也是希望能讓韓國強盛起來,進而獲得真正的自主權。

可是韓國內部的改革似乎趕不上外在局勢的變化。

1904年,大韓帝國成立後七年,日俄戰爭爆發。結果日本竟然又一次贏得了勝利。

這下子,不只是中國,連俄羅斯都不是日本的對手。在整個韓國周圍,幾乎已經沒有比這個新興的帝國更為強大的勢力,再也沒有人能壓制他的擴張。

韓國的地位,顯得岌岌可危。

日本和俄國在戰後簽訂和約
果然,就在日俄戰爭打完不久,韓國就被迫與日本簽下了一份「保護條約」。條約簽訂的前幾天,日本的軍隊已經在韓國首都街頭演習、示威,文攻武喝,讓韓國幾乎沒有拒絕的餘地。

根據這份條約,從此韓國一切外交關係,都要交由日本全權處理。這麼一來,韓國等於完全喪失了其國際地位。

不只如此,日本還要求在韓國首都設立統監府,用來處理外交事務。擔任統監的人,有著極大的權力,可以直接晉見韓國皇帝。

而擔任第一任統監的,就是暗殺事件的主角,伊藤博文。

條約的簽訂,等於是讓韓國淪落為日本的保護國,所以當消息一傳出,韓國全國上下震動不已。負責簽約的大臣被視為賣國賊,房子被燒燬。皇宮外面聚集了數千人,群情激憤。當時「皇城新聞」的社長,更在報紙上發表了一篇名為「本日放聲大哭」的文章。只是,文章一刊出,新聞社立刻就被查禁。

韓國各地不斷出現反日事件,有人寫了萬言書,痛批日本缺乏道義,破壞世界和平。更有許多人人直接以自殺明志。沒有人願意眼睜睜看著國家淪入他人手中。

高宗也不想。他決定要放手一搏。

穿著西服的高宗
保護條約簽訂過後一年,荷蘭的海牙召開了一場「萬國和平會議」──這是個諷刺的名稱,當時與會的,都是國際上對外擴張的強權國家。韓國,當然不在與會之列。

但是高宗不想缺席。他派了三個密使,遠赴海牙,要向當時與會的歐洲強權求援,希望他們秉持正義,主持公道,阻止日本的野心。

三位密使──李相卨、李儁與李瑋鍾──到了海牙,想見各國代表,但都被拒絕了。他們都說,韓國已經隸屬日本,屬於他國內政,外人無從置喙。眾多代表中,只有荷蘭稍微表示了同情之意。

密使一事,很快就被日本方面知道,並激怒了日本國內的強硬派。他們決定展開報復。

伊藤博文進了皇宮,直接向高宗表達了不滿。他怒叱這種行為太過「陰險」,又說這種舉動無異於向日本宣戰。

他接著見了韓國的總理大臣,要求高宗立刻退位,為行為負責。

在韓國朝廷內,有些官員也開始呼籲高宗應該以大局為重,主動下台,以免觸怒日方。

在內外交迫下,高宗終於在1907年7月19日宣布讓位。

被高宗派往海牙的三位密使
高宗下台後,他的兒子純宗接任了韓國皇帝。

三十三歲的他,完全淪為日本傀儡。就在他繼任不久,伊藤博文就要求韓國簽下又一個保護條約。這一次不只是外交,就連內政、司法都要一併交由統監府全權處理。同時,日本也解散了韓國的軍隊。

但是日本併吞朝鮮,靠的不只是武力。早在更久以前,日本的資本就已經進入了韓國。日本銀行和大企業都在韓國進行投資。當統監府設立時,日本已經相當程度掌控的韓國的金融資本。

日本也鼓勵人民移居韓國,以拉近兩國的關係。根據統計,1905年有4萬多名日本人居住在韓國,隔一年數字則暴增成了8萬。在韓國的主要城市,包括首都之內,出現越來越多的日本社區。

當然,要掌握人心,最重要的還是媒體。許多批評統監府的報紙,都遭到了取締。而日本除了發行御用報紙,為政策宣傳之外,還處心積慮,買下了當時頗具有影響力的「大韓每日申報」。

只是這些舉動,並沒有能壓制韓國民眾的憤怒,反而讓反抗勢力越走越激烈。

拿筆的文人,一方面鼓吹獨立思想,一方面企圖振興教育,希望能力挽狂瀾。直於拿槍的軍人,在被日本解散之後,則集結成了「義兵」,在各地以武裝抗爭──在日本眼中,這群人是標準的「匪徒」。

就這樣,終於到了1909年,有了安重根的暗殺行動。

被暗殺前的伊藤博文
其實,在暗殺事件發生當下,伊藤博文已經辭去統監一職。但他在政界的勢力並未立刻消退。

真正弔詭的是,在日本國內,伊藤博文是主張「漸進式」,慢慢併吞韓國的一方。他一死,反而加速了日本侵略韓國的速度。

1909年11月,日本官方在東京的日比谷公園,為伊藤博文舉辦了「國葬」。同一時間,日本政府則開始著手規劃合併韓國的細節。

日本的併吞計畫,得到了韓國國內一部分人的響應。當時在韓國,出現了名為「一進會」的團體。這個團體,原本以農民福祉、土地改革和文明開化為號召,但隨著時勢變化,團體的領導人逐漸與日本越走越近,互相呼應。

他們開始宣稱,為了多數人的利益,韓國人應該接受日本的統治,不能再目光如豆,違逆世界趨勢。

他們強調自己理性而愛國,甚至構想了一套「合邦論」。按照這套構想,韓國皇帝可以保持他的頭銜,韓國人民也可以擁有平等的待遇,只不過放棄原本的韓國,改隸屬日本國。在一進會看來,這是最好的結局了。

同時,日本開始向韓國朝廷施壓,並且悄悄地與各國聯繫,確認外國勢力對於日韓合併不會干預。

終於雙方在1910年9月22日簽下了合併條約。

條約一開頭說:「日本國皇帝陛下與韓國皇帝陛下,顧及兩國間之特殊而親密之關係,欲增進相互幸福,永久並確保東洋和平。為達此目的,確信韓國與日本國合併是最佳方法,茲決定兩國間締結合併條約。」

而條約第一條寫著:「韓國皇帝陛下將關於韓國全部一切統治權,完全且永久讓與日本國皇帝陛下。」

一進會
簽約一事,原本是秘密地進行,沒有人知道。

日本很清楚,這個舉動將在韓國社會投下一顆震撼彈──雖然韓國人在過去已經被震撼過無數次,但剝奪韓國皇帝的統治權,等於是直接宣告韓國的滅亡。

因此,在簽約前後,日本在韓國實施了高度戒嚴,禁止所有的集會活動,並在各地部屬重兵,全力警戒反抗事件的發生。

幾天之後,日韓合併的消息,才正式公開。

在日本,民眾知道了這件事,歡欣鼓舞,慶祝日本的版圖擴張,帝國崛起。在東京街頭,有花車遊行和太鼓表演,人們飲酒作樂,高呼萬歲,活動從白天一直延續到半夜。

日本的媒體,也對此事大幅宣傳,並且強調合併韓國的正當性。他們說,合併一事對韓國有百利而無一害,反倒是日本有點吃虧。不過,他們又說,日韓雙方是同祖同根,自古是一家(這是當時常見的說法),所以犧牲一點,增進同胞的幸福,並無不可。

日本上下瀰漫這樣的氣氛,很少人能感受到韓國民眾的痛苦。

只有一位名為石川啄木的文學家,聽到了新聞之後,默默地在日記中寫著:

地圖上
墨跡塗染朝鮮國
聽著秋風





23 comments:

  1. 剛看了舊網頁設計的美感沒幾天, 甚至還沒習慣, 版主就又換新的另一種美感的設計, 還讓archive左右顛倒, 有趣!!如果台灣的政府網站有"任何一個"(意思就是差不多沒有)能玩這種頑皮又WOW的設計, 多好.

    ReplyDelete
  2. 怎麼覺得越看越像現在的台灣!?

    ReplyDelete
    Replies
    1. 小的以為標題改成 【國家如何被賣掉的】 會不會比較貼切點

      Delete
    2. 看韓劇陽光先生更有感...

      Delete
  3. 永遠擔心被吞併,但都是嘴巴說擔心
    無論上下都沒有赴死的決心

    ReplyDelete
  4. 不知道格主有沒有意願開放RSS,這樣比較容易持續關注、閱讀更新

    ReplyDelete
    Replies
    1. 我加了一個subscribe to的gadget,不知道這樣是就是開放RSS了?
      之前好像有放過,可能是在改版面之後拿掉了。

      Delete
    2. blogger 預設就有囉~
      http://histopolitan.blogspot.com/feeds/posts/default

      Delete
  5. 我覺得當時的韓國是有赴死的的決心 還是你是指現在的台灣

    ReplyDelete
  6. This comment has been removed by the author.

    ReplyDelete
  7. 今日的民智和往日不同而語,但歷史為何如此相像?
    因為人心,千古如一。

    ReplyDelete
  8. 朝鮮與韓國這兩個詞請勿混用 當時並未混用

    ReplyDelete
  9. 跟現在的台灣完全不一樣
    韓國和日本本來就是兩個不同國家

    ReplyDelete
    Replies
    1. 說得好像台灣跟中國本來就是同一個國家XD
      說到台灣,除了原住民外,比鄭成功早的政權勢力不是還有西班牙、荷蘭,
      追根究柢,台灣與中國也適用這句話──「本來就是兩個不同的國家」,
      如果你不承認過去的原住民政權,那荷蘭政權總該承認了吧,
      要說比別人晚來的中國自古有台灣所以本來就是同一國,
      那不如說荷蘭自古有台灣所以本來就是同一國,
      荷蘭占有台灣的時期還比鄭成功與清朝早,
      而且還是明朝政府建議他們去這個明朝領土以外的治外之地,
      為什麼要執著在一個比荷蘭晚,又是被漢人推翻驅逐到邊疆的滿族政權,
      論時間早晚比不過別人,論民族血緣,那個包括滿族的中華民族只是個政治性用語,
      不代表事實上滿族跟漢人真的同一血緣,
      漢人史書上寫了多少次那是異族,起義時又喊了多少次驅逐韃虜恢復中華,
      漢人統治後喊的同是中華民族,跟滿人統治時喊的滿漢一家,並無不同,
      表面說得怎麼漂亮也只是安撫底下的異族的虛言。

      Delete
    2. 台灣人當然知道中國、台灣一邊一國,也知道一中共識是政治統戰口號,只是依照"西瓜倚大邊"的邏輯,他們敢說我們就不敢不聽,想到命根子沒了,留著聰明的大腦、英勇的骨氣又有何用。......哀....這也會是台灣將永遠沉淪,永遠被看衰的所在啦! kuniok

      Delete
  10. 請問可否轉載??我會標明出處!

    ReplyDelete
  11. 上個月才讀過這篇,今天再看一次
    再想想最近的服貿

    真的太像了...
    歷史總是一再重演

    不同的是,台灣這一次是統治者帶頭

    ReplyDelete
  12. 感謝你的分享
    真的非常的好看 長知識
    卻也哀傷

    ReplyDelete
  13. 為何完全未對大日本帝國法西斯恐怖行徑,進行批判?

    ReplyDelete
  14. 真是無聊!臺灣人永遠只會在那邊當魯蛇討論臺灣是不是中國的!永遠沒有本事增進自己國家的力量!我看不要叫臺灣國了,也不要叫中華民國了,就叫魯蛇國吧!獨立吧!永遠的魯蛇國!想請問臺灣人,你的姓氏是什麼?如果那麼喜歡獨立、喜歡哈韓、哈日、哈歐美,那你們要不要改姓氏?要不要去整形把自己的臉整成跟歐洲人一模一樣,把頭髮染成紅色、金色?如果只因為二二八事件要永遠的討厭中國,那為何你們不會因為「慰安婦」、「被日本殖民」而討厭日本?那你們為何不會因為美國人每次都要你們繳保護費而討厭美國人?這點讓我覺得臺灣人是天生喜歡當日本人跟美國人的奴隸嗎?

    ReplyDelete